习近平劳动观研究进展述评

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各种场合多次强调全社会要重视劳动,并指出“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要积极鼓励创造性劳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的诸多论述形成了习近平劳动观,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劳动思想。学术界主要围绕习近平劳动观的思想渊源、形成背景、丰富内涵、时代价值等方面进行了解读和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一、习近平劳动观的生成基础与现实背景研究
研究者们一致认为,习近平劳动观的理论基础根植于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其思想渊源来自于中国共产党人的劳动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习近平自身劳动实践的养成,而现实背景则主要关注了我国当前面临的生产发展形势和挑战。
(一)习近平劳动观的生成基础
首先,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是习近平劳动观形成的理论基础。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并把实践的观点引入到唯物主义中,指出人类生命活动的本质就是劳动。习近平总书记在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解读和引领时代。可以看出,习近平劳动观的形成受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影响深远,是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当代表达。其次,中国共产党人长期革命建设实践形成的劳动思想是习近平劳动观重要的理论来源。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劳动的认识不断深化,对中国共产党人的劳动思想及宝贵经验进行了科学的总结和传承,逐渐升华为符合新时代需要的劳动观。再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宝贵的劳动思想是习近平劳动观汲取养分的思想源泉。研究者们普遍认为,习近平诸多的讲话引经据典,借用传统文化典籍中的经典词句中关于劳动的阐述,既能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又能潜移默化的加以新解,足以证明上下五千年的劳动思想对于习近平劳动观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最后, 自身的成长实践与长期艰苦奋斗的工作实践经历是习近平劳动观形成的实践基础。研究者们对于习近平总书记自身的成长实践和艰苦工作及奋斗的实践经历给与了高度关注,《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习近平治国理政》等一系列书籍的出版, 使广大学术研究者获得了丰富的研究资料,习近平总书记的全部劳动经历和对国家社会的实践思考,奠定了其劳动观的实践基础。
(二)习近平劳动观形成的现实背景
首先,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更需要加强劳动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研究者们从国际宏观大背景下研究劳动对于我国的重要性,指出21世纪的人类社会已经进入多元化和社会信息化时代,这种变革是人类劳动智慧的结晶。尤其是十八大以来,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新一轮的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和国际贸易竞争愈发激烈,必将引发更为激烈的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意味着要求有更多的创新性劳动。当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在某些重要领域还存在技术瓶颈,仍然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因此,提升劳动者素质,培养创新性人才,鼓励创新性劳动是当务之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在大中小各级学校要重视劳动教育,在全社会培育劳动精神。其次,我国当前面临的生产发展形势更加需要重视劳动。在“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关键节点上,人民的劳动实践是实现宏伟目标的唯一途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只有通过人民的劳动才能实现。在看到亿万人民的辛苦劳动创造巨大成就的同时,也看到了我国面临的生产发展形势和挑战。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创新能力方面还存在一些卡脖子技术。与此同时,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之后,基于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基础之上的深刻调整,对劳动者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劳动领域,我国当前劳动形势总体趋好,但是仍然存在劳动纠纷、工会组织工作有待加强等问题。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对于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将起到积极作用,能够最大限度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习近平劳动观的内涵研究
有关习近平劳动观的内涵,研究者们有不同的界定,总体来看,从“论”的角度出发,概括出劳动价值论、劳动主体论、劳动幸福论、劳动教育论、劳动发展论等。从“观”的角度出发,概括出劳动幸福观、劳动价值观、劳动教育观、劳动分配观、劳动获得观等。这些论点和观点是对习近平关于劳动的重要论述的总结、提炼和概括, 也是习近平劳动观核心要义的重要体现。
(一)新时代全社会为什么要重视劳动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都提到了劳动的重要性,指出让全体人民进一步焕发劳动热情、释放创造潜能,通过劳动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研究者们认为,这些讲话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社会为什么要重视劳动,这是习近平劳动观中的崇尚劳动观。“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进一步地,从人的层面强调了劳动的价值,每个人都有通过辛勤劳动实现梦想的机会,从国家民族层面强调了劳动的使命,“劳动创造了中华民族, 铸就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也必创造出中华民族的光明未来”,这是习近平劳动观中的劳动价值观,习近平劳动观将劳动提高到个人、社会、国家发展的高度阐释了劳动的重要价值。可见,劳动价值观是习近平劳动观的基石,劳动的重要价值在新时代被习近平劳动观加以全面的诠释,这是习近平劳动观的核心问题。
(二)新时代劳动能带来什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研究者们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到的“劳动是幸福的源泉”的论述进行了研究。如何才能够得到幸福,习近平劳动观给出了答案。幸福不会从天降,美好生活靠劳动创造。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研究者们总结出劳动幸福论和体面劳动,从人生目的、人生状态、人生态度三个维度来理解劳动与幸福的关系,这是习近平劳动观中的劳动幸福论。习近平总书记认为劳动的过程就是创造幸福的过程,并提出了体面劳动,劳动体面也是一种幸福,要关注劳动者的福祉,劳动者福祉的提升也就是幸福感的获得。关注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获得感以及体会到的幸福感,是习近平劳动观中对于幸福论述的核心要义。
(三)新时代劳动的过程应该注意什么
习近平劳动观不但重视劳动过程中幸福的创造,还重视劳动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研究者们总结出习近平劳动观中的劳动关系观、工会工作观、劳动和谐论、劳动共享论等关键词。习近平劳动观特别重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出要维护好广大职工群众包括农民工合法权益,这是劳动关系观。强调加强工会的职能,但是,在维护劳动者权益方面面临很多挑战,要勇于面临这些挑战并加以努力解决,这是工会工作观。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过程中,劳动成果要全民共享,以人民为中心,体现共同富裕,共享理念实质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劳动共享论。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任何一份职业都很光荣,这是劳动平等观。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提高就业质量,不断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增强劳动者的获得感,这是劳动获得观。这些劳动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是习近平劳动观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
(四)新时代应如何去劳动
研究者们通过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如何去劳动的重要论述,提出了劳动主体论、劳动精神观、劳动教育论、劳动学习观、劳动奉献观、劳动创新观等关键词,进一步把握和理解习近平劳动观中的思想核心。习近平劳动观提出劳动必须依靠群众,亿万劳动群众是主体力量,工人阶级、农民、知识分子以及青年都是劳动的主体力量,只有在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的劳动才可能出自劳动者的自由意志和自主支配,这是劳动主体论。弘扬劳动精神,推动全社会热爱劳动,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这是劳动精神观。劳动教育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这是劳动教育论。学习与劳动相结合,所有知识要转化为能力,都必须躬身实践,注重在实践中增长本领,这是劳动学习观。通过劳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多做贡献,这是劳动奉献观。要有探索真知、求真务实的态度,在本职工作中不断进行创新创造取得成果,这是劳动创新观。可见,习近平劳动观研究中,对于如何劳动,研究者们紧紧围绕劳动、学习、奉献、创新等关键词对其进行观点凝练,并且认为习近平劳动观为亿万劳动群众尤其是广大青年指出了奋斗的路径和方向。
三、习近平劳动观的时代价值研究
习近平劳动观的时代价值是研究者们最为关注的部分, 主要从习近平劳动观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两个方面进行研究。研究者们认为,习近平劳动观是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这为研究者们研究习近平劳动观提供了理论体系的视角,也为研究习近平劳动观的实践价值提供了理论基础。
(一) 理论价值
首先,习近平劳动观是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劳动观具有科学性、全面性和人民性,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结合新时代中国国情和时代发展趋势做出的正确而又科学的判断。习近平劳动观的科学性在于,具有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强烈的现实性和严密的逻辑性。习近平劳动观的科学性还体现在其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的内在统一,辩证思维、创新思维、系统思维的统一。习近平劳动观的全面性在于,不但涉及劳动实践的各个要素,也涵盖了影响劳动的各个因素,不但重新定位了劳动的主体、劳动的地位和作用,也深刻阐释了劳动的价值和实践劳动的路径。习近平劳动观的人民性体现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劳动情怀、人民情怀、家国情怀的高度统一。其次, 习近平劳动观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强大精神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对于劳动的诸多重要论述,旨在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在新时代,习近平劳动观必将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展现强大的理论魅力。
(二)实践价值
首先,各行各业积极努力学习习近平劳动观形成爱岗敬业的新风尚。习近平劳动观增强了人民积极实践、持续劳动的动力,全社会形成热爱劳动的风尚。新时代的工匠精神、劳动精神、企业家精神,提升了全体人民努力奋斗的士气,“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撸起袖子加油干”,这些既接地气又亲民的熟悉话语,激发了全体劳动者的劳动热情。各级学校不断通过社会实践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学生健康体魄和奋发向上的精神品质。社会各类企业新技术、 新产品日新月异,劳动者工作环境和劳动权益不断改善。其次,习近平劳动观是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强大动力支持。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变化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要想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必须要依靠全体劳动者的劳动。习近平劳动观强调要笃定实干,为民族振兴绘制蓝图,如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主张用劳动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再次,习近平劳动观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强大思想引领。十八大以来, 我国在精准扶贫和脱贫攻坚方面实施更为有效的举措使广大贫困地区不断脱贫,习近平劳动观为决战脱贫攻坚提供行动指南,指出了脱贫攻坚的基本经验。最后,习近平劳动观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指明了方向。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关注劳动者的权利,重视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并且强调了工会工作的重要性,提出了工会工作的有效方法。


作者简介:班晓娜(1976-),女,辽宁大石桥人,辽宁师范大学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